202505癌症新知電子報
廖志穎醫師
放射腫瘤醫師/癌症輔助醫學
中國醫藥大學台中總院/質子中心(掛號)
SNQ國家品質標章:智慧整合輔助醫學
美國紐約MSKCC癌症整合醫學進修
休士頓MD ANDERSON癌症整合醫學進修
中國醫藥大學中西醫碩士
冷腫瘤 vs 熱腫瘤 誰對免疫治療有效?
近年來腫瘤免疫治療領域針對「冷腫瘤(cold tumor)」轉化為「熱腫瘤(hot tumor)」已經有很多研究和臨床策略,目標是讓原本免疫反應低的腫瘤變成具有較多免疫細胞浸潤、免疫活化狀態良好,從而更容易對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如PD-1/PD-L1、CTLA-4抑制劑)產生反應。
冷腫瘤轉熱腫瘤的常見策略:
1.高劑量放射治療 (Radiotherapy) 增加腫瘤新抗原釋放、增加免疫原性、提升T細胞浸潤
2.化學治療 (Certain Chemotherapies) 誘導免疫性細胞死亡
3.TLR刺激劑 (Toll-Like Receptor Agonists) 刺激抗原呈現細胞活化 -雲芝多醣體TLR2
4.(電)熱治療-釋放腫瘤抗原提升免疫辨識
5.高劑量維他命C 增加CD8+T 細胞浸潤在腫瘤周圍
最新 Dr.Cell AI照顧 ID @drcell 加入 https://lin.ee/hgZI9SA
剛從歐洲腫瘤整合會議分享回來,更多的營養輔助、免疫提升、智慧醫療策略。
75幾歲男性直腸癌,接受手術前放療,因白血球過低(1700)無法接受口服化療,發炎指數CRP有點高(3.2),使用抗生素2週與細菌培養後白血球仍沒改善,推測可能是腫瘤引起壞發炎抑制了免疫細統。
改施與高劑量C注射與高濃度雲芝調理一週,順利爬升白血球達4900,可以加作口服化療。
40歲女性乳癌荷爾蒙四期,肺骨轉移,使用擊癌利,白血球低下,ANC白血球僅有600多,補充雲芝多醣體,ANC提升至1000,減少感染、治療中斷,提升免疫系統殺死癌細胞。
使用的輔助療法:
維他命C,研究中可以促使胸腺T細胞成熟生長,好的免疫Th1增加,增加自然殺手細胞數量(NK cell),增加免疫療法效果。
雲芝中的PSK/PSP多醣體,透過TLR2,刺激T細胞與NK 細胞成熟分化,使腫瘤從cold tumor 變hot tumor,免疫反應更好。
【2025 頭頸癌/食道癌專班招生中】
《抗發炎飲食可能改善結腸癌存活率》
相反地,攝取富含蔬菜、咖啡和茶等抗發炎食物者,存活率較高。此外,結合抗發炎飲食與每週三次、每次一小時的中等強度運動(如每小時 3 至 5 公里的步行),可將死亡風險降低 63%。研究人員強調,飲食與運動對於改善癌症預後具有重要意義,並呼籲進一步研究以制定具體的飲食建議。 
癌症治療新突破!規律運動比藥物更有效
研究揭死亡風險降37% 

研究顯示:
。運動組五年內癌症復發或新癌發生風險降低28%
。運動組八年內死亡風險降低達37%
研究中,運動組病患每週接受1~4次、每次45~60分鐘的中高強度運動,如快走、游泳、跳舞等,並在前三個月獲得健康教練一對一輔導,而對照組僅收到健康生活指引小冊子。
這顯示,單靠一般性健康建議或自發性活動難以達成同樣效果。也就是說,所謂的「運動防癌」並不僅止於運動本身,而是需要透過持續、指導明確的運動制度來真正產生預防與延命的臨床價值。
ASCO(美國臨床腫瘤學會)Dr. Julie Gralow表示:「這項計畫的效益已超過多數癌症用藥,且無副作用。我會說它比藥物還好。」
可能機轉
。降低發炎反應:運動可抑制體內慢性發炎,有助預防癌細胞再增生。
。調節生長因子與免疫功能:運動可促進免疫細胞活化,加強癌細胞監控能力。
。改善心理與體能狀態:規律活動能減少癌後疲憊、提升生活品質。
皮膚搔癢與癌症
皮膚癢(搔癢症)常見於過敏、乾燥或昆蟲叮咬等,但若持續六週以上則稱為慢性搔癢,少數情況下可能與癌症有關。
可能引起搔癢的癌症
• 血癌類型:如皮膚T細胞淋巴瘤、霍奇金與非霍奇金淋巴瘤、白血病(急性與慢性)、真性紅血球增多症與骨髓異常增生症候群。
• 實體腫瘤:如肝癌、膽道癌、肺癌、胃癌轉移、胰臟癌、黑色素瘤、基底細胞癌與鱗狀細胞癌。
癢的部位與表現
搔癢可發生於全身,常見於小腿與軀幹。可能是局部或全身性、間歇或持續、輕微至劇烈。
癌症引起搔癢的情境
• 癢在癌症診斷前已出現
• 癌症確診後發生
• 癌症間接引起(如肝膽腫瘤造成阻塞)
胰臟癌造成的膽管阻塞會導致黃疸與全身性搔癢;**水觸搔癢症(接觸水後發癢)**則與真性紅血球增多症與某些血癌相關。
癌症治療與搔癢
化療、鴉片類止痛藥、阿斯匹靈、抗生素等治療也可能造成皮膚癢與皮疹。
非癌症的搔癢原因
包括糖尿病、慢性腎病、肝病、HIV、甲狀腺異常、懷孕、過敏、自律神經疾病與精神壓力等。
何時該就醫?
若搔癢持續不退、影響生活、伴隨體重減輕、黃疸、發燒、咳嗽、疲憊、夜間盜汗或有腫塊,應及早就醫。醫師會檢查病史、淋巴結、抽血(肝腎功能、血球數、甲狀腺功能)評估原因。
小結:雖然某些癌症與搔癢有關,但單獨搔癢通常不是癌症徵兆。若持續癢合併其他症狀,請就醫評估。
輻射與癌?癌症病人的正確認知
電腦斷層掃描(CT 掃描)是一種能提供身體詳細影像的檢查方式,有助於醫師診斷與治療各種健康問題,包括癌症。然而,也有部分擔憂指出,重複接受 CT 掃描所暴露的輻射,可能會增加罹癌風險。
以下將說明 CT 掃描的運作方式、在癌症診療中的重要角色,以及我們如何透過輻射劑量控制來保障病人安全。
⸻
CT 掃描在癌症照護中的應用
CT 掃描是一項結合 X 光與電腦技術的影像檢查,可生成身體內部的橫切面圖像。這些清晰的「切片」影像能讓醫師更精準地觀察骨骼、器官、血管與軟組織。電腦甚至可以將這些切片重建為三維立體影像。
CT 掃描在癌症的不同階段中扮演關鍵角色:
• 偵測癌症是否存在
• 確定癌症分期
• 規劃有效治療方案
• 追蹤治療進展
透過清楚而細緻的影像,CT 掃描能幫助醫師迅速且準確地做出診斷與治療決策。
⸻
了解輻射風險與降低策略
我們對輻射風險的認知,主要來自原子彈爆炸倖存者的統計資料。這些資料中的輻射劑量遠高於醫療影像所使用的劑量。
X 光與 CT 掃描等影像檢查雖會使用低劑量輻射,以幫助醫師觀察體內構造,但 CT 掃描因提供更細緻影像,其輻射劑量略高於一般 X 光。需要強調的是,目前並無直接證據顯示有人因單次 CT 掃描而罹癌。
醫院採用最先進的 CT 設備,能以大幅降低的輻射劑量提供更佳的影像品質。我們的影像物理學家持續優化掃描流程,並可針對年輕病人提供低劑量掃描模式。此外,我們會定期監控、測試並校準每台 CT 掃描儀,以確保其效能與安全。我們依照專業機構的最高品質與劑量管理標準進行操作。
我們的醫療團隊會嚴格遵守規範,僅在醫療上有必要時才進行 CT 掃描,並依病人的體型與掃描目的調整輻射劑量,兼顧診斷準確性與病人安全。
⸻
平衡 CT 掃描的效益與風險
雖然 CT 掃描在癌症診療中非常有幫助,但應該在其獲得的資訊對病人照護具有實質助益時才進行。
若您對輻射暴露感到擔憂,請主動與您的醫師或放射科醫師討論。您可以提出以下問題,例如:「這次掃描將如何幫助我的治療?」或「有沒有不使用輻射的替代檢查?」
他們將會說明這項檢查的必要性以及如何確保您的安全。
實用工具Line「化放療、標靶免疫」癌友必備

Dr.Cell 癌症照顧AI,癌友使用Line,可以24小時查詢癌症營養、副作用處理、營養品選擇、諮詢A I、報告翻譯、閱讀課程。
癌症治療準備SOP:
1.培養體能,超慢跑練習心肺功能、扶椅子深蹲、輕量瓶裝水練肌肉,減少疲憊促食慾
2.熱量蛋白質(豆、魚、蛋、肉)每餐一手大,足夠蛋白質才能製作血球
3.腫瘤配方營養品,魚油減少壞發炎,精胺酸、核苷酸增加免疫細胞,麩醯胺酸修復黏膜,這不夠時加強均衡配方,安素、益力壯等全聯就有。
4.抗發炎,高C、薑黃素、魚油,減少壞發炎造成的抑制免疫抗藥性、癌轉移的風險。
5.提升白血球,蛋白質+多醣體,刺激白血球,提高免疫細胞能力
6.舒壓、正念呼吸,改善睡眠,鎂增加副交感神經,提升自己免疫系統
6.嘴破、腹瀉、胃口差、手麻等副作用,Line副作用輸入即教你改善、隨時查詢文章
Dr.廖x癌康網XCancell,您的AI智慧抗癌醫師
協助你順利有效作完治療!
「禍從口入」新發現:早發現大腸癌的危險因子
這樣的環境因子,推測可能使用抗生素,生產哺乳的型態可能有關。
建構良好腸道環境,減少加工肉品(培根火腿香腸)足夠的纖維蔬果,益生菌益生質,減少壞菌與腸道毒素的產生。
新一代的質子治療鼻咽三期病人的感受:
筆尖式掃描質子治療比傳統光子
有更舒適的治療
預防復發小習慣餐前喝水500cc
幫助改變體重與代謝也預防癌症復發
研究發現,若是在用餐前30分鐘喝500cc的水,且三餐都確實執行,12周後可減重4.3公斤。他形容這有如打了免費的「瘦瘦針」,原因是因餐前喝水可提升飽足感、降低進食量。
英國伯明罕大學人員所進行,招募84名肥胖成年人,將其區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實驗組在每餐前30分鐘喝 500cc的水,對照組照常用餐。12週後,喝水組平均減少1.3公斤,若三餐都確實執行,體重甚至減少4.3公斤。相比之下,對照組僅減少0.8公斤。
韓國另一項小型試驗,則是15位年輕人分別在餐前喝水、餐後喝水、或不喝水的情境下用餐。餐前喝水者只吃下123克的食物,未喝水者卻吃到162克,但兩者飽足感相同。
他表示,若想要減重,餐前喝500cc的水,有如免費的瘦瘦針,何樂不為?以他自己而言,減脂期他會在餐前那杯水裡加入10克的膳食纖維粉和20克的植物性蛋白,確保同時補足水分、蛋白質與纖維。
剛從歐洲腫瘤整合會議分享回來,更多的營養輔助、免疫提升、智慧醫療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