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胃痛/脹氣/便祕

化療中調整腸道

廖志穎醫師
放射腫瘤醫師/癌症輔助醫學

中國醫藥大學台中總院/新竹附醫
SNQ國家品質標章:智慧整合輔助醫學
美國紐約MSKCC癌症整合醫學進修
休士頓MD ANDERSON癌症整合醫學進修
中國醫藥大學中西醫碩士


前言
化學治療是癌症治療中不可或缺一環,因為它可以有效的消滅癌細胞,但治療期間往往長達數個月,其副作用依據用藥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異,,要能順利完成這幾個月的化學治療,除了配合醫療團隊外,我們也必須維持良好營養狀況與體力,以增加作戰的本錢,而如何「食補」「養腸道」?來看我們以下的方法。

營養不良對化學治療的影響

化學治療的副作用常見的包括噁心、嘔吐、腸胃不適、黏膜炎、便秘、腹瀉、肝腎毒性、紅疹、面皰、貧血、皮膚色素沉著、停經、食慾不振、疲勞、虛弱等等,與使用藥物種類有關。許多研究都證實營養不良對癌症治療有不利的影響,特別是原本即已營養不良的病人,營養支持更形重要。


維持理想的營養狀況可提升癌症治療耐受力,而良好的耐受力能使治療順利完成、強化並提升治療效果。

我們要了解癌症的治療好比一場戰爭,除了前線(手術、化學治療、放射治療)努力滅癌之外,還需要後勤的補給(營養補充、良好體力),因此開始治療前或治療初期就應積極儲備作戰所需的糧草(營養),才能增加勝算。否則營養不良使體重下降,對治療的耐受力變差,可能導致降低治療效果、提高治療毒性或白血球不足而被迫停止治療,就會使完癒率降低。

事前防範比事後補救更重要

多篇研究已知,不論是診斷時體重即已減少或在化、放療期間體重減少,都是營養不良的重要警訊,並且會嚴重影響預後,故在預備做治療前即應加強補充營養,若等到體重已經明顯降低,食慾變差才開始努力加餐飯,則為時已晚,甚至引起癌症惡病質而產生嚴重厭食,想吃也吃不下就更難處理了,事實上研究也指出約有20-40%%的癌症病人是死於營養不良而非癌症本身。

化療期間的正確飲食「食補」觀念


化療期間建議高蛋白高熱量飲食,以提供治療所需,前面已說明營養不良體重下降的壞處,所以不要擔心吃的營養會補到腫瘤細胞,避免高精緻糖食物(過量蛋糕、甜點、汽水)即可。


所有動物性食物來源均為高蛋白,優質蛋白包括豆、魚、蛋、雞、鴨、牛肉等,每天要吃10-14份蛋白質(兩手大小),建議選擇新鮮、衛生的食材,盡可能自行烹調,若外購食物要謹慎挑選,不可放置過久以免細菌孳生,吃之前可再加熱至滾沸,以確保食品安全,至於微波加熱往往未達100度,故無法有效殺菌。

根據觀察大部分病人化療期間早餐食慾較好(但病人有個別差異),所以要保握進食的黃金時間,趁機將最有營養的食物,如豆魚肉蛋類等高蛋白食物在早上多吃一些,中間穿插專為病人設計的腫瘤配方營養品1-2罐,補足正餐少吃的營養,少量多餐也是必要的,目的是為了提高整天的營養攝取。此外營造愉快用餐環境,良好的用餐情緒可促進食慾,飯前稍作散步或適度的運動,也有促進腸胃蠕動的功效,並預備隨手可取得之點心、飲料,以方便隨時補充營養。

化療期「養腸道」三合一改善副作用:

腹瀉、脹氣、沒食慾=> 麩醯胺酸+酵素+益生菌


在門診,我幾乎是腫瘤腸胃科,長期治療下,因化療、藥物、身心壓力,我們的腸道往往可能處於一個腸道表皮破損、消化不良、酵素分泌不足、菌叢不良壞菌過多的情況,進而產生腹瀉、腹脹、消化不良、胃食道逆流、胃痛灼熱等副作用 (副作用飲食處理請參考下方),甚至影響了我們的免疫系統。


此時我們應該努力重建腸道的健康環境,研究中,我們可以適度使用麩醯胺酸幫助黏膜細胞修復,使用些熟成酵素補足腸道缺乏的消化酶幫助消化分解營養、益生菌(如比菲德氏菌) 改善壞菌,可幫助減少壞菌產生的腹瀉、產氣、胃食道逆流,我稱為三合一「養腸道」方法。

很多人一定會擔心益生菌是否會引起感染,根據多篇研究與華盛頓醫學院文章,益生菌在文獻回顧中,不會引起敗血症會感染,反而可能有助於改善化療副作用,調節腸道,若您真的很擔心,白血球低於1500暫停使用益生菌即可。


腸道有身體最長的淋巴與神經系統,透過腸道糞便的基因檢測,可以了解我們的腸道菌叢的分布,多樣性夠不夠、好菌多不多,這些都會影響我們身體的免疫、腦腸溝通、發炎反應,進一步影響整體健康。

google 廣告

常見之治療副作用及飲食改善原則如下:

一、食慾不振
讓患者充分了解適當進食及營養的重要性,鼓勵攝取足夠量的食物,建議少量多餐,若感覺到飢餓可隨時進食。於用餐之前使用止痛藥或止吐藥,以控制症狀。高營養濃度飲食或喜愛的食物應優先進食,建議於正餐時間吃固體食物,點心時間再補充液體食物,可避免過度飽脹。請家人或朋友協助製備食物,以節省體力和時間。

二、味覺或嗅覺改變
盡量選擇或製備色香味俱全的食物,也可使用其他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取代肉類,但要注意避免腥味,如鮮魚、雞肉、蛋、黃豆製品、奶類及其製品。可將肉類用酒或調味料加以醃製改變風味,或使用酸味、甜味較強的調味料,如檸檬汁、蕃茄醬、糖、醋等(口腔疼痛的的患者不適用)。食物中可添加蔥、蒜、九層塔、芹菜、香菇、洋蔥、八角、當歸、肉桂等辛香料,以增加食物風味,另外可請醫師開漱口藥水來清潔口腔。

三、黏膜發炎、口腔疼痛
選擇質地軟、嫩、細碎的食物,以利咀嚼與吞嚥,如乳酪、布丁、奶昔、香蕉、木瓜、絞肉、豆腐、鮮魚、蒸蛋、大黃瓜、嫩葉、稀飯、細麵或煮爛的麥片等。並避免刺激性食物,如酒精性飲料、碳酸飲料、酸味強的果汁(如檸檬汁)、調味太重之辛香料(如辣椒粉、胡椒粉、咖哩粉)、醃製食物或食物溫度過高、粗糙生硬的食物(如炸雞、生菜沙拉)。亦可改變食物製備方式,如剁碎、煮軟、勾芡,並將食物放涼至室溫後再食用。或利用果汁機、食物攪拌器將食物磨細打碎或攪拌成流質。此外經常漱口,利用吸管進食流質食物,減少碰觸傷口機會,或詢問醫師是否可使用麻醉性漱口藥水於進食前使用,以減輕疼痛幫助攝食。

四、吞嚥困難
將食物煮軟,或加入醬汁、湯汁進食,避免粗糙、太硬、太黏的食物,食物溫度應較冷以方便進食。若無法足量進食,可考慮以液體營養配方(口服營養補充品)補充營養,如果仍有吞嚥困難的問題,則需考慮使用管灌飲食。

五、噁心
請醫師給予止吐藥物以改善噁心問題,避免易引起噁心的食物與環境,如太甜的糖果、西點、太油膩或濃烈辛香料之食物等,避免在通風不良或有油煙味的房間進食,當有噁心感出現時,勿選擇喜愛的食物來吃,以免對這些食物造成厭惡感。選擇一些較清淡的食物,如吐司、蘇打餅乾、輕蛋糕、蔬菜水果等,若有晨嘔問題,可在早晨起床前,先吃一些乾吐司或蘇打餅乾。吃接近室溫或較冰冷的食物,因熱食易引起噁心感,建議少量多餐(每日6~8餐),衣著宜寬鬆舒適。

六、嘔吐
按醫囑使用止吐劑,只要嘔吐症狀被控制,即可嘗試少量清流質飲食(如果汁、米湯、無油清湯等),再慢慢加量。若清流質接受良好,可吃流質食物,同樣從少量試起,直到適應為止,再轉變飲食質地成軟質或普通飲食。

七、腹瀉
注意水分及電解質的補充,可多選用含鉀量高的食物,如鮮榨果汁、香蕉、木瓜等,以少量多餐方式取代一日三餐,避免攝取油膩、高纖維或含刺激性成分之食物。限制奶類及乳製品的使用。選擇纖維含量低的食物,如白米飯或麵條、葡萄汁、米糊、麥粉、水煮蛋、去皮雞肉、清蒸魚、瘦肉等,此外蘋果泥、香蕉等皆有幫助。急性腹瀉後,可使用清流飲食,使腸道休息。益生菌雖可增加腸道中的益菌,改善腹瀉症狀,但對於白血球過低的病人不建議食用。

八、腹脹
避免食用易產氣、粗糙、多纖維的食物,如豆類、洋蔥、馬鈴薯、牛奶、碳酸飲料等。正餐當中不要喝太多湯汁及飲料,最好在餐前30-60分鐘飲用。少量多餐。勿食口香糖,進食時勿講話以免吸入過多的空氣。輕微運動或散步可減輕腹脹感。

九、便秘
盡可能固定進食及如廁時間,注意水分補充,每天至少需8~10大杯(每杯240cc)的水,使糞便柔軟易解。注意膳食纖維的補充,多選用高纖維質的食物,如全穀類、全麥麵包、新鮮水果及蔬菜、莢豆類、乾豆類等。每日應有適度的運動,其他如果寡糖、梅子汁、黑棗汁、咖啡等具有輕瀉作用,可酌量使用,此外含有益生菌之食物,如優格、優酪乳等亦有幫助。若仍無法改善,可詢問醫師是否使用軟便藥物來幫助排便。

十、白血球減少
製備食物前後或進餐前須以肥皂及溫水洗淨雙手,分開砧板切菜、肉,使用後須徹底清潔與消毒。食物保存,熱食應維持溫度於60度以上,冷食於4度以下,解凍食物須在冰箱或微波爐中進行,並立刻烹煮,勿在室溫中放置過久。剩餘之食物應儘速冷藏,食用前需再烹煮至滾沸或用電鍋蒸過,並於24小時內吃完。只吃煮熟之食物,避免生食或烹煮不完全之食物,選擇帶皮水果,去皮後立即食用(如香蕉、柳丁、蘋果等)。喝煮沸過的水,避免生水及瓶裝水。

十一.鉑金類化療引起的打嗝:
常見的順鉑、卡鉑類化療,會引起打嗝,也不容易停下來,臨床上可使用肌肉鬆弛劑改善,也可以按壓天突穴,3-5分鐘,改善打嗝的狀況。

往腳方向按壓

結語
維持良好的腸道環境與營養狀況是化學治療能夠順利完成不可或缺的一環,適時適量的補充飲食與營養品,可以「食補」「養腸道」提高對治療的耐受力,降低致病率及死亡率,還能協助改善患者生活品質,建議靈活運用上述飲食改善原則,及早開始補充以防範於未然,才能輔助癌症治療達到最佳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