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乳癌的中醫藥輔助治療

蔡佳玲中醫師
中國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研究所碩士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系 
中國醫藥大學藥學系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 中醫師 
中醫師瑜伽會館負責老師
台中市祥鶴中醫診所 中醫師
 


  56歲吳媽媽是一位資深的國中老師,平時埋首於教學工作與家庭中,生活十分忙碌。她在確診乳癌後,了解了癌症術後放療、化療、標靶治療必經辛苦過程及種種副作用,因此產生了極大的恐懼與不安。在同樣罹癌的朋友鼓勵之下,選擇中西醫合併治療的方式,積極抗癌;經半年多來中醫藥術前與術後的調養之後,現在已經在期待著下個月與家人出國旅遊的喜悅心情中。

《癌症術前術後中醫調理,固本培元,提升元氣》

乳癌是台灣女性好發癌症的第一名,也是全世界最常見的女性癌症。隨著社會文明的進程加速,乳癌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其實就目前醫學的進步,乳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存活率相當好,以第一期乳癌為例,治療之後的5年存活率高達九成以上,術後妥善調理,生活品質幾乎與正常人沒有兩樣。但仍然常常聽到有些病人會害怕放療、化療、標靶治療所帶來的痛苦及後遺症,而拒絕西醫治療。Tamoxifen是治療乳癌常見的賀爾蒙藥物,其中的副作用之一就是會增加病人罹患子宮內膜癌2-7倍的風險,中醫家庭醫學醫學會發表的期刊(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研究指出:台灣乳癌患者同時合併中藥與西藥(tamoxifen)治療,與單純使用西藥治療比較,併用中藥的一組具有較低風險得到子宮內膜癌;由此可見,併用中藥輔助西醫的治療,可改善病人體質,減少西醫治療副作用。就臨床中醫師的治療經驗,許多患者在手術前開始進行中醫的體質調理、扶助正氣,改善病人的術後不適,也幫助患者降低進入之後西醫療程的疑慮,中西醫合併治療乳癌是目前的治療趨勢。

<扶正袪邪、固本培元、補氣養陰的治療原則>

中醫經典醫書《內經》云「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乳癌患者因本身正氣(抗病能力)不足,加上過多的病邪(癌細胞)侵犯,長期因外在環境與內在條件影響所導致疾病發生。中醫針對乳癌的治療是以「扶正」與「袪邪」為主要的治病原則。「扶正」強調增強身體自我修復調節的能力; 「袪邪」則著重於降低癌細胞增生的能力與機制」。藉由「扶正」與 「袪邪」的雙管齊下配合,經中醫師辨證論治,根據個人不同的體質偏性來處方或針灸,改善疼痛、焦慮、失眠、納差、嘔吐、口破等化療、放療後相關症狀。常用的中醫處方有四逆散、加味逍遙散、血府逐瘀湯、甘露飲、蒲公英和白花蛇舌草等疏肝理氣或滋陰清熱的處方,搭配改善腸胃功能的二陳湯、四君子湯、香砂六君子湯等。針灸選穴,依症型不同,建議可使用足三里、內關、太衝、三陰交等穴位,患者可自行多按壓或熱敷相關穴道,起到居家保健的功效。

「固本培元、補氣養陰」是中醫調理的基本原則,隨著癌症分期的不同,不同階段的治療狀態、程度和其他各式各樣的伴隨因素,在西醫不同方式的治療之下,每個患者的證型與體質皆會有所不同,需由專業中醫師辨證論治下開立處方,才能達到最佳的療效,以期達到平衡人體陰陽氣血,減輕手術、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之副作用,從而提高患者之存活率與生活品質。

參考資料:
癌症資源網
癌症希望基金會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