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癌細胞個人化藥物檢測配對
替身療法

廖志穎醫師
放射腫瘤醫師/癌症輔助醫學

中國醫藥大學台中總院/新竹附醫
SNQ國家品質標章:智慧整合輔助醫學
美國紐約MSKCC癌症整合醫學進修
休士頓MD ANDERSON癌症整合醫學進修
中國醫藥大學中西醫碩士

腫瘤細胞在體內逛大街?! 一分鐘看懂循環腫瘤細胞 (CTC)

CTC全名是「循環腫瘤細胞 (circulating tumor cell)」,我們身體內的癌細胞從一開始發生,一顆變兩顆持續分裂生長,因為不斷的基因錯誤、免疫監控逃脫、壞發炎因子等等因素,助長癌細胞長大,當大到0.5公分以上,會被我們現階段的影像檢查電腦斷層CT或是正子照影發現,進一步診斷和治療。

近年科學家發現,即使早期癌症,就有微小的腫瘤細胞會脫離母體主腫瘤,跑到血液循環中,就變成所稱的CTC「循環腫瘤細胞 (circulating tumor cell)」 (圖一),這也是為什麼早期癌症也要做化療的原因!

什麼?腫瘤細胞竟然會在體內逛大街?!是的 ,當腫瘤發展到一定程度, 部分腫瘤細胞就會脫離腫瘤主體進到血液循環,到處逛逛尋找適合生長的環境,找到喜歡的地方就會定居下來形成新的腫瘤。當然,新成長的腫瘤發展到一定程度也會再放出CTC,這樣的過程不斷循環,癌症也就會逐漸擴散並攻佔身體的各個部位。


圖一 CTC從原腫瘤進入血液循環,並找到適合的環境形成新腫瘤的過程

早期的腫瘤其實不容易發現,往往需要全身健康精密檢查才有可能找到;若二三期以上的癌症,經過治療後,定期的追蹤檢查,傳統的CT、正子、腫瘤指數必需要腫瘤復發到一個大小(如 0.5公分)以上,才有機會被發現,而近年最新科技的CTC
「循環腫瘤細胞 (circulating tumor cell)」,在最新研究中,血液的CTC變化數量約可早半年發現問題,提供了臨床醫師一個追蹤的參考數據,這也是為什麼許多國際大藥廠最近積極投資這方面的研究,如瑞士的羅氏大藥廠 (Roche) 已投入超過新台幣300億的研究經費,美國的輝瑞大藥廠 (Pfizer)、瑞士的諾華大藥廠 (Novartis) 也都在布局。

複製細胞來檢測藥物

孫悟空的吹毛分身術找出抗藥性!

癌腫瘤也跟孫悟空有一樣的分身術本事,CTC就像是腫瘤的小分身,所以不只可用來發現腫瘤的存在,還能進一步分析了解藥物敏感性來思考如何對付腫瘤主體。

台灣研究團隊在這方面領先全球,2019年剛獲得國家新創獎的台北醫學大學研究團隊,開發檢測、抽取、和培養擴增CTC循環腫瘤細胞的技術(繁殖);而培養出來的CTC細胞會形成小腫瘤,即可用來分析腫瘤特性和測試各種常見抗癌藥物敏感性,而非傳統化療先打2-3個療程,沒效再換,就像抗生素篩選一樣,節省寶貴的時間與金錢,為每位病人找到最有效的治療方法。

目前這整套稱為H.O.P.E.的技術也已技轉給國內的生技廠商,目前正在與各大醫學中心進行臨床研究與成果發表,未來有機會改變整個癌症診斷和治療的流程!



找出敏感性的化療、標靶


自由時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