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新知電子報
202504

廖志穎醫師
放射腫瘤醫師/癌症輔助醫學

中國醫藥大學台中總院/質子中心(掛號)
SNQ國家品質標章:智慧整合輔助醫學
美國紐約MSKCC癌症整合醫學進修
休士頓MD ANDERSON癌症整合醫學進修
中國醫藥大學中西醫碩士

油脂中的omega6 刺激乳癌細胞生長



最新研究,動物實驗中油中脂肪酸 omega6 (發炎脂肪酸)會刺激mTORC1機轉,刺激三陰性乳癌生長,也會刺激其他攝護腺癌、大腸、肝癌的不良生長。

油脂含多元(omega 3、6)、單元不飽合脂肪酸(9)、飽合脂肪酸,是重要能量、細胞生長來源;協助人體吸收脂溶性維生素(ADEK)、構成細胞膜與荷爾蒙等,以維持人體正常生理機能、情緒憂鬱(如 omega3)。

國人飲食習慣以大量肉類、芝麻油、大豆沙拉油及葵花油為主,這些食物的油脂成分多為飽和脂肪酸與多元不飽和脂肪酸Omega-6,會引起花生四烯酸,進而產生促發炎的前列腺素,而較少攝取單元不飽脂肪酸Omega-9(抗發炎 如苦茶油、橄欖油),最嚴重缺乏的是多元不飽和脂肪酸Omega-3(抗發炎 如亞麻仁油、魚油、種子堅果等)。

廖醫師為大家篩選出好油(omega 3、9要多) :
優質
芥花油、亞麻油、紫蘇油 (omega3多)
橄欖油、酪梨油、苦茶油(omega9多)
以上這些可以烹調常用,若要高溫油炸可選酪梨油、苦茶油

中等:玄米油 (omega6 36%)

較少用:omega6 多的油
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油,葡萄籽油、南瓜子油偏高
也不建議常用飽和脂肪酸偏多的豬油、椰子油

其他的好油:沙棘油、玻璃苣油、紫蘇油、印加果油

抗發炎比高者 omega3 、9較佳


醫抗癌線上免費講座
「乳癌與女性荷爾蒙,令人又愛又恨的好朋友」




主講:台北長庚乳房外科 朱家慧醫師

女性荷爾蒙是從初經到停經,女人一輩子的好朋友。本次朱家慧醫師將介紹乳癌的抗荷爾蒙治療的種類、機轉、副作用、改善方法,以及分享乳癌存活者與高風險者,如何有效、安全地使用荷爾蒙補充劑。

講座資訊:
2025.04.28 週一 19:00-20:30

維他命D幫助乳癌前導化療腫瘤消失



小型臨床試驗,乳癌患者前導型化療,期間每天補充2000IU的維生素D3,提升79% 的腫瘤病理全反應(pCR手術後病理結果化驗不到癌細胞)
前導化療,病理全反應,代表預後治療效果更好

維生素D3具有多種抗腫瘤提升免疫抗發炎的機轉,幾乎每個癌症病友都會缺乏,透果補充維他命D,有機會提升抗腫瘤的反應。

小兵立大功-存活率翻倍
晚期胰臟癌使用高劑量維他命C合併化療


美國34 名患有 4 期轉移性胰腺癌的患者隨機分配接受標準化療(健澤+紫杉醇)或化療加高劑量維生素 C 輸注。

結果顯示,接受化療加維生素 C 的患者平均總存活期為 16 個月,而僅接受化療的患者平均總存活期為 8 個月。此外,無惡化存活期從四個月延長至六個月。
研究說:“它不僅提高了總體生存率,而且患者在治療後似乎感覺更好。” “它們的副作用較少,而且似乎能夠耐受更多的治療,我們在其他試驗中也看到了這一點。”

研究揭示了靜脈注射維生素 C 和口服維生素 C 之間的關鍵差異。透過靜脈注射維生素 C 可以在血液中產生非常高的濃度,這是口服無法達到的。這些高濃度導致癌細胞內部發生獨特的化學反應(過氧化氫、影響癌代謝),使細胞更容易受到化學療法和放射療法的攻擊。

廖醫師臨床上使用
維他命C可以顯著,減少化療帶來的不舒服
高劑量C至少要達到每公斤一克


加入好友

Netflix 可能是我的「新」癌症風險因子 😅



AACR發布的癌症風險因子第七 「搖控器」
追劇、看電視久坐不動、減少活動,會增加罹癌風險,
看來我也中了,要改成邊追劇超慢跑 🏃

第ㄧ到六名
抽菸(含電子菸)、體重過重、飲酒、紫外線、不健康飲食、病毒感染

一起來改變~防癌防復發生活型態

魚油在乳癌、直腸癌的副作用研究



2015年的249名乳腺癌患者,發現140名嚴重肥胖的患者,均反映服藥會帶來嚴重的關節疼痛問題,但在攝取魚油補充劑內含的ω−3脂肪酸(Omega-3)後,關節疼痛問題均有好轉。

Camargo癌症中心對於114名直腸癌患者投以魚油補充劑,發現能夠緩解他們在接受化療後產生的發炎反應,且術後較少發生排尿困難的情形。

「高劑量C減少乳癌復發」



韓國Kosin大學附醫回顧性分析乳癌216位患者,治療完接受高劑量C者,減少復發機率(6.8% vs 17.9%).

高C有提升免疫、抗發炎、提供H2O2氧化代謝差異,影響癌細胞。期待更嚴謹的臨床試驗來探討高劑量C與癌症治療。


加入好友


刺青 在雙胞胎癌風險研究



丹麥研究,2300位雙胞胎共享環境風險,一個有刺青一個無
刺青會皮膚癌 62% 淋巴癌3倍風險增加
刺青染劑會移動到淋巴,影響淋巴免疫系統
尤其大面積刺青

酸痛藥膏減少口服化療手掌紅痛(手足症)


7成手足症常發生在乳癌和腸胃道癌口服化療藥(xeloda)病人,機轉是藥物滲漏小血管造成的手掌紅、刺痛、嚴重脫皮、起水泡,往往會造成病人副作用過大而停藥。
非類固醇消炎藥(diclofenac)於研究中,如肌肉痠痛藥膏,每天擦2次,減少2級手足症紅痛脫皮(3.8% vs 15%)

副作用與「發炎」與薑黃素研究



治療中,腫瘤本身,治療本身,營養狀況,會引起身體不等程度發炎,其中一個重要的機轉前發炎因子「Nf-kB」在病人身上大量活化,產生後續發炎激素,引起疲憊、食慾不振、胃炎等副作用,影響體力免疫與進食問題。
臨床醫師需特別重視處理這些副作用,改善副作用、改善疲憊、改善體能與生活品質,增加治療效果。


抗癌便利貼-味覺改變怎麼辦?



化放療病人口腔味蕾受傷後,口腔有金屬、鐵繡味,海水味。
除了口含麩醯胺酸外,甜味可以平衡一下口中的鹹味與苦味,可以試試看酸甜的飲品果汁、冰棒、口香糖、百香果,幫助唾液分泌😉
(若口腔有潰瘍傷口就先不要囉!)
用餐前可以先用鹽水、小蘇打水漱漱口。
(紅)肉類食物如果覺得味道太奇怪,可以改成白肉與植物蛋白質食物。
冷食、冷藏冷凍過的食物會比較舒服一點
😉

「淺談癌疲憊」常見副作用


癌症治療,除了癌細胞本身會釋放發炎激素外,手術、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免疫治療、貧血、憂鬱、壓力賀爾蒙、失眠,都會增加體內的發炎激素增加,減少食慾、讓人常常有恢之不去疲勞感。

要改善疲憊,要一一改善能矯正的因素,如貧血、睡眠,加上非藥物治療與抗發炎:均衡蛋白質飲食、肌力運動、好睡眠、舒壓瑜珈、增加抗氧化食物的攝取是基本的。

補充品/藥物改善疲憊有:B群,神經刺激劑、類固醇、薑黃素、高劑量維他命C、黃耆多醣體(近期健保核准)、白蔘、中藥調理相關輔助藥物。

維他命D3減少轉移嚴重性癌症


哈佛研究2011起研究,2.5萬人,每日吃2000IU維他命D3,追蹤五年,減少17%轉移或致命侵襲性的癌症。
臨床經驗,癌友抽血,95%人不足,最低的D3數值為7.3, D3可減少或縮短感冒時間,研究也與癌症治療預後可能有關。
缺乏D3,身體基因容易發炎、免疫缺口產生,建議癌友可抽血測一次D3,補充1600-2000IU之間。
「把缺的補足」是癌症預防營養一環

認識「癌細胞幫凶-骨髓來源的抑制細胞」
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 MDSC


骨髓來源的抑制細胞是來自骨髓譜系的一組異質免疫細胞。MDSC在慢性感染和癌症等病理狀況下會擴增,具有免疫抑制活性,抑制T細胞,樹突細胞,巨噬細胞和自然殺手細胞等免疫細胞功能,助長癌細胞。

我們在癌友CTC檢測中,也驗到MDSC偏高情況,代表身體免疫壞發炎偏多,透過低劑量化療、高劑量放療、抗發炎(靜脈維他命C、β-葡聚醣多醣體),可以殺死減少MD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