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新知電子報
廖志穎醫師
放射腫瘤醫師/癌症輔助醫學
中國醫藥大學台中總院放射腫瘤部/質子中心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醫
SNQ國家品質標章:智慧整合輔助醫學
美國紐約MSKCC癌症整合醫學進修
休士頓MD ANDERSON癌症整合醫學進修
中國醫藥大學中西醫碩士
上週研討會,台大腫瘤醫學部醫師分享
可以解釋為腫瘤不是省油的燈
它會發展出適合自己生長的環境:酸化環境、發炎激素等來抑制免疫系統與免疫治療藥物
如何逆轉這種狀況,必須透過藥物治療減少腫瘤大小體積係數
同時改變腫瘤微環境:抗發炎、改變醣代謝、供氧、血管新生正常化(VEGF藥物)、熱治療(Hyperthermia)、中和乳酸環境、配合免疫營養與治療藥物,都能增加治療的功效
高劑量維他命C在晚期肝癌雙A(免疫標靶)的輔助效果報告
雙A療法(免疫atezo + 血管新生標靶癌思停avastin)是晚期無法手術肝癌的第一線標準療法,以色列一所醫學中心個案指出,一位病人一開始接受了雙A療法,腫瘤指數A F P從2000多下降到1500左右,就沒有再降了,肝功能指數呈現升高發炎狀態。
β-葡聚醣多醣體-輔助化放療提升白血球
真菌(蕈菇與酵母)含有β-glucan葡聚合物多醣體,透過細胞上的Dectin-1接受器幫助骨髓內的細胞與顆粒白血球產生免疫新兵訓練、增加對癌細胞的記憶與促進白血球恢復,增加整體免疫系統抗癌的功效。
循環免疫細胞,也有是血液中即時性的淋巴球含量,在過去研究與肺癌食道癌化放療的療效有關,如何在正規治療下仍保存體內免疫細胞是現代癌症治療趨勢。
而年輕乳癌患者,更有減少輻射曝露的相關第二癌症風險。
B12致癌???
最近的YT影音瘋傳的B12致癌影片,大家先不用太擔心
B12我們一般多在癌友化療後手麻腳麻會短期使用,B群可以在治療中使用,短中期不用擔心相關風險,長期可減量使用與多以食物為主。
癌友真正要注意的是比較高風險的是高糖、高發炎、高壓力、高壞脂。營養素研究往往很難證實,關聯性研究不見得有因果關係。
4000多人的研究,癌症診斷後,三到九個月之間進行戒煙諮詢衛教,研究發現六個月內戒煙人可以協助增加癌症整體存活率。
這可以讓我們思考抽煙帶來的身體發炎反應,腫瘤微環境,抽菸帶來的基因甲基化,會帶來促進癌症惡化的風險,癌症診斷後,我們要力求身體的環境,是一個抗發炎,減少腫瘤生長促進因子的一個環境,戒菸跟減糖減脂一樣,可以幫助避免疾病的惡化、基因的突變、抗藥性的產生。
廖醫師的免疫營養輔助門診在做甚麼?
廖醫師是癌康網/醫抗癌(共同)創辦人,十年來如何透過營養提升癌友的治療成效與減少副作用:
1.化療前3-5天開始補充高蛋白質直到化療後五天,因化療期間難免食慾下降可以補充高單位的腫瘤配方營養品
2.麩醯胺酸每天20-30克,預防嘴破腹瀉,嘴破可口含3-5分鐘再吞下,同時也是免疫營養素之一。
6.白血球過低,除了注射小白針,一定要補充高蛋白食物,研究與臨床經驗,使用癌症研究較多的雲芝、酵母、研究版褐藻醣膠多醣體,都可以透過腸道TLR受器刺激淋巴系統,增加白血球,高劑量C也有幫助。
7.紅血球過低,不建議使用EPO或長時間使用鐵劑,因鐵繼容易氧化發炎,補充含鐵食物,豬血、豬肝、蛤、牡蠣、牛肉(精),藻類、葉菜,必要的時候才輸血。
8.血小板過低仍以蛋白質為主,補充葉酸的食物,可以協助恢復,民間食補有加入花生衣煮湯(含有刺激血小板物質)。
9.益生菌、酵素在白血球夠的時候(>2000)可以預防或改善化療的腹瀉,因為化療中腸道壞菌增加,產氣脹氣,胃食道逆流,益生菌可以改善與調節腸道環境與免疫系統。
10.Q10在少數的臨床研究,可以改善化療引起的心臟損傷,小紅莓類或是乳癌Her2標靶藥,化療後可能可補充3-6個月協助心臟保養。
11.化療手麻腳麻,是紫杉醇、鉑金最常出現的困擾,硫辛酸、近紅外雷射、針灸可協助改善。
12.戒高糖油炸,以地中海飲食抗發炎為主食。
13.運動節拍超慢跑、舒壓好睡眠。
腸道菌叢與免疫療法有關
腸道是我們的第二大腦,長達6公尺的腸道,布滿密密麻麻的淋巴血管與神經組織,腸道菌叢的多樣性菌叢,好菌益菌的分布,分泌健康的神經訊號,透過與腸黏膜的淋巴血管系統互相交互作用,形成最大的免疫抗發炎防護網。
腸道是我們的第二大腦,長達6公尺的腸道,布滿密密麻麻的淋巴血管與神經組織,腸道菌叢的多樣性菌叢,好菌益菌的分布,分泌健康的神經訊號,透過與腸黏膜的淋巴血管系統互相交互作用,形成最大的免疫抗發炎防護網。
免疫治療與腸道益菌有關,若在免疫治療中,常使用抗生素,會傷害腸道的健康菌叢,大大的降低了腸道菌叢的多樣性,影響免疫治療效果,化療治療中腸道的多樣性也會減少,可以透過腸道糞便基因檢測了解自己的健康益菌有多少,和透過植物纖維飲食、補充益生菌(雙岐桿菌)與益生原,建立好腸道防護網。
改變生活習慣,減少乳癌復發
最新研究,調達1340人乳癌高復發風險女性,作越多以下生活習慣改變,可以大幅減少37%復發、減少58%死亡風險。
七項生活指標
1.規律運動
2.控制體重BMI
3.多攝取蔬果
4.少紅肉加工肉品
5少添加糖食物飲料
6.戒酒精
7.戒菸
這些生活習慣改變會影響我們的表觀基因、減少發炎基因、提升免疫力、改變代謝、減少致癌物質。
哈佛大學研究:高纖食物減少乳癌風險
最新研究200萬人分析,多攝取纖維食物,尤其水溶性纖維,可降低婦女血糖值、女性荷爾蒙,減少乳癌風險8-10%。
焦化食物糖化終產物-增加乳癌風險!
焦化食物糖化終產物是體內過多醣份與蛋白質/脂質,經糖基化產生的最終物質,高糖、碳水化合物、紅肉經過高溫的烹調也容易產生糖化終產物,這些化合物會進入細胞產生DNA破壞、增加氧化壓力、發炎、基因變異,產生致癌物。
治療完了想預防,重點補充營養素
整合門診詢問度最高的問題之一,治療完了,該怎麼補充需要的營養呢?可以預防復發?
建議:
1.維他命D3,維持濃度40ng/ml 以上,研究與癌症預後有關。
2.薑黃素,薑黃素curcumin(不是薑黃粉)具有多重抑癌機轉、抗發炎,人體研究可減少癌前期病變具有預防癌潛力
3.雲芝PSK,日本臨床研究於乳、大腸、胃、肺癌等20年以上,研究用於癌治療後的輔助療法,主增加T細胞後天免疫。
治療完追縱,預防復發別忽略血糖血脂
乳癌病人,3-4成有代謝症候群,一定要透過飲食運動,改善血糖血脂。血糖升高(>100) 糖化血色素(HbA1c 5.8-6.0)就要注意了,高血糖會增加胰島素阻抗、IGF1升高,增加癌復發風險!
血脂、內臟脂肪,脂肪激素,也與發炎基因相關,LDL/TG也會轉化成荷爾蒙前驅物刺激癌細胞,尤其服用抗荷爾蒙藥物(乳、攝護腺癌者)要注意這些指標。
從積極型減醣健康餐盤,優質蛋白,阻力肌力運動,增加基礎代謝率,燃燒你的糖跟脂吧!
預防乳癌復發專題
最新研究,調達1340人乳癌高復發風險女性,作越多以下生活習慣改變,可以大幅減少37%復發、減少58%死亡風險。
七項生活指標
1.規律運動
2.控制體重BMI
3.多攝取蔬果
4.少紅肉加工肉品
5少添加糖食物飲料
6.戒酒精
7.戒菸
這些生活習慣改變會影響我們的表觀基因、減少發炎基因、提升免疫力、改變代謝、減少致癌物質。
哈佛大學研究:高纖食物減少乳癌風險
最新研究200萬人分析,多攝取纖維食物,尤其水溶性纖維,可降低婦女血糖值、女性荷爾蒙,減少乳癌風險8-10%。
焦化食物糖化終產物-增加乳癌風險!
焦化食物糖化終產物是體內過多醣份與蛋白質/脂質,經糖基化產生的最終物質,高糖、碳水化合物、紅肉經過高溫的烹調也容易產生糖化終產物,這些化合物會進入細胞產生DNA破壞、增加氧化壓力、發炎、基因變異,產生致癌物。
治療完了想預防,重點補充營養素
整合門診詢問度最高的問題之一,治療完了,該怎麼補充需要的營養呢?可以預防復發?
建議:
1.維他命D3,維持濃度40ng/ml 以上,研究與癌症預後有關。
2.薑黃素,薑黃素curcumin(不是薑黃粉)具有多重抑癌機轉、抗發炎,人體研究可減少癌前期病變具有預防癌潛力
3.雲芝PSK,日本臨床研究於乳、大腸、胃、肺癌等20年以上,研究用於癌治療後的輔助療法,主增加T細胞後天免疫。
治療完追縱,預防復發別忽略血糖血脂
乳癌病人,3-4成有代謝症候群,一定要透過飲食運動,改善血糖血脂。血糖升高(>100) 糖化血色素(HbA1c 5.8-6.0)就要注意了,高血糖會增加胰島素阻抗、IGF1升高,增加癌復發風險!
血脂、內臟脂肪,脂肪激素,也與發炎基因相關,LDL/TG也會轉化成荷爾蒙前驅物刺激癌細胞,尤其服用抗荷爾蒙藥物(乳、攝護腺癌者)要注意這些指標。
從積極型減醣健康餐盤,優質蛋白,阻力肌力運動,增加基礎代謝率,燃燒你的糖跟脂吧!
癌友AI照護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