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新知電子報
Omega-3食物幫助免疫療法縮小腫瘤
動物實驗中,富含omega3 食物:鮭魚、鯖魚、堅果種籽,可以抗發炎,減少壞發炎產生的激素,這些壞發炎激素會抑制免疫系統來抗癌。
Omega-3食物抗發炎增加免疫療法療效,縮小腫瘤
控糖藥改善乳癌Her2型存活率
一篇大型研究 ,常見控糖藥metformin是否改善乳癌存活率,次分析發現,在her2型乳癌,控糖藥metformin 850mg 改善了疾病惡化/整體存活率。
動物實驗中,富含omega3 食物:鮭魚、鯖魚、堅果種籽,可以抗發炎,減少壞發炎產生的激素,這些壞發炎激素會抑制免疫系統來抗癌。
Omega-3食物抗發炎增加免疫療法療效,縮小腫瘤
研究
https://scitechdaily.com/omega-3-supplementation....../
抗發炎與癌症
https://cancernewlife.blogspot.com/2017/06/inflammation.html
https://scitechdaily.com/omega-3-supplementation....../
抗發炎與癌症
https://cancernewlife.blogspot.com/2017/06/inflammation.html
美國
癌症研究使用「FMD」擬斷食營養介入餐,5天的組合營養,提供低熱量、蛋白質營養素的組合,讓身體接近斷食五天(仍有低量營養素供應),配合正規化療、免疫療法。

效果:
2.減少體內IGF1、胰島素分泌,這才是真餓到癌細胞
3.增加攻擊型免疫淋巴球CD8+T,減少免疫抑制細胞MDSC ,增加免疫療效。
4.減少化療副作用
控糖藥改善乳癌Her2型存活率
談癌症治療與抗發炎「新思惟」
美國JAMA最新研究指出,回顧性研究,使用抗發炎阿斯匹靈(75毫克,診斷後使用),下降難纏的癌3成左右死亡風險。
這類抗發炎研究aspirin阿斯匹靈實驗中可以透過抑制COX2抗發炎,減少癌細胞生長與轉移機轉,但因阿斯匹靈胃潰瘍風險,需諮詢醫師後使用。
研究:
統合抗發炎研究,促使在癌症正規治療中,除了傳統的化放療標靶外,必須同時採用整合腫瘤醫學思惟,調整體內的微環境、抗發炎體質、提升免疫,運用抗發炎地中海減糖/醣飲食、肌肉運動、舒壓、抗發炎、提升白血球補充,改善腫瘤代謝微環境,增加抗癌成功率。
「我不迷信D3,但我有補充D3」
附上我補充800IU 後的檢測D值,剛好達標30ng/ml,目前每天補充2000IU。
個人經驗有改善自己過敏、感冒和濕疹,若我沒補充應該跟我門診抽測100位癌友平均差不多約22-24ng/ml,之前國防醫學院教授研究國人90%D3都缺乏。
最新研究,D3可強化免疫系統,透過「樹突」細胞,強化T細胞,至少兒童感冒、流感研究證實有關。
D3的臨床試驗,初步的次分析結果有延緩腫瘤惡化的時間,用來抗癌效果仍需更多研究,但至少是營養輔助療法,顧到免疫系統與抗發炎。
「維他命C增加免疫治療效果-神隊友」
免疫治療失效,常因為「T淋巴球」經歷之前長期戰役已沒力了,最新動物研究中,維他命C可以透過調節T細胞的表觀基因甲基化、組蛋白,重新活化CD4/8 的T淋巴球(作戰用),增加包圍腫瘤細胞的淋巴球,增加PD1/PDL1免疫治療療效。
英文研究
「運動幫助縮小前導治療的腫瘤」
運動增加T細胞免疫、減少發炎、增加化療藥血流到達,增加整體腫瘤縮小(75% vs 38%)。
癌友為什麼要「少吃」紅肉?
以預防癌症觀點,紅肉每週最多14兩或500克,超過都有增加癌症風險,我相信治療中道理一樣,紅肉蛋白質、補血可以用豬血、蛤、牡蠣、植物蛋白來吃,補鐵的海藻、綠色蔬菜、櫻桃葡萄等攝取,沒必要過量吃會引起身體發炎的高脂肪「牛肉」。
=====================
1. 《血紅素鐵》 : 紅肉看起來紅是因內含血紅素鐵 (Heme iron): 血紅色鐵是於血液裡或是肌肉裡的血紅素; 或是肌紅素與鐵質形成的複合物,紅肉固然含豐富鐵質,可以作為營養補充,但是鐵對人可說是兩面刃,血紅素鐵對人體來說太好吸收,如果鐵質過量,容易被氧化了,就像生鏽一樣,會生成很多氧化物、自由基,對細胞甚至DNA產生很多破壞性的連鎖反應,增加發炎,增加癌細胞生長。
2.《N-羥基乙醯神經胺酸》紅肉裡面含有 一種特殊的糖分子Neu5Gc(N-羥基乙醯神經胺酸),它是唾液酸(sialic acid)衍生物的一種。它在紅肉或內臟裡含量豐富,但是因為人體裡面沒有它也無法代謝它,所以在人體內會誘發許多免疫反應,誘發人體出現微發炎狀況。這些慢性發炎狀況可能與氣喘、心臟病、關節炎甚至癌症都有關。尤其是柯學家發現在腫瘤組織中所含有的 Neu5Gc 濃度比正常組織中要高出許多,因此強烈懷疑這個分子對腫瘤的成長有所幫助。
3.《高脂肪高熱量》紅肉含高脂肪高熱量,科學家已經有證據顯示,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與癌症風險呈現相關現象,尤其如果累積在身上形成過高的體脂肪的話,又會形成慢性發炎狀況,一樣是刺激癌細胞生成的因子。
4. 《異環胺》紅肉如果經過高溫燒烤烹煮,蛋白質會變性形成異環胺(Herterocyclic amine)化合物-HCA,是已知的致癌物。溫度越高、加溫時間越長都會會導致大量產生異環胺,或甚至另外產生致癌性高的多環芳香烴(polyaromatic hydeocarbons, PAHs)。這兩類物質會破壞DNA,因而致癌,因此會提高罹患大腸癌的風險。
味覺改變的改善方法
化療藥(docetaxel, carboplatin, anthracycline, paclitaxel, and vinorelbine),或是頭頸癌放射治療中,86%的病人都經歷過味覺改變,甚至無味覺,可能的原因是治療影響了快速生長的味覺上皮細胞,其他原因包含口腔菌叢、黏膜發炎、口乾、鋅缺乏等等。
吃食物感覺像黏黏糊糊的鼻涕? 酸甜度下降與嘗起來都是金屬味苦味 (鉑金類化療),一直到治療結束後1-3個月才改善,喪失味覺,是食慾減低與營養不良的原因之一,廖志穎醫師以整合輔助醫學角度告訴你怎麼做!
完整文章:
文章
人與人之間要透過有效地溝通才能達成彼此的交流,醫師與病人之間更是如此,有效地溝通,往往能拉近彼此的距離,創造更良好的醫病關係。然而,現實生活上常常會聽到許多病患抱怨與醫師之間溝通不良,也就是所謂的無效溝通,以致事與願違。郭醫師就藉由這次的機會用輕鬆的方式來跟大家分享幾個親身經歷的診間故事,大家一起從故事中來學習如何與醫師進行有效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