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友疫情就醫治療須知


廖志穎醫師
放射治療/癌症輔助醫學

SNQ國家品質標章:智慧整合輔助醫學
美國紐約MSKCC癌症整合醫學進修
休士頓MD ANDERSON癌症整合醫學進修
中國醫藥大學中西醫碩士





新冠病毒COVID-19以飛沫傳染為主

病毒的傳染力約發病前2-3天到後7-10天,確診者匡列定義:無防護口罩下,近距離<2公尺的密切接觸15分鐘

個人居家基本防護
  • 出外配戴口罩、面罩、易洗外衣(雨衣)
  • 進家門口隔離區域放置物品,洗手、更衣與洗澡
  • 噴灑酒精在外面回來的物品上、眼鏡、手錶清洗
  • 隨身酒精、觸碰過都要消毒、盡量外帶餐點
  • 避免公共電梯觸碰、交談、停留時間
  • 盡量開窗通風或室內裝HEPA空氣清淨機過濾病毒
  • 家中盡量避免同桌用餐並戴口罩
  • 多利用Youtube居家運動、減壓冥想瑜珈影片,提升免疫
  • 維他命D/C可以攝取


個人就醫基本防護
  • 戴外科口罩、面罩+/-隔離外衣,避免摸臉、眼、嘴
  • 進出醫院洗手20秒(優先,如下)或71-75%酒精消毒
  • 就醫候診時,盡量提高社交距離1-1.8公尺以上
  • 減少醫院停留時間、搭電梯少觸碰、避免交談
  • 候診時盡量避免交談、避免醫院用餐
  • 避免醫院看書報雜誌及衛教資料,減少不必要的接觸。
  • 回家立即更換衣物、洗手、清洗眼鏡、手錶
  • 化學治療完˙7-10天免疫血球最低時刻要注意
  • 放射治療近心臟、大範圍骨頭者免疫抑制要注意
  • 避免接觸旅遊史居家檢疫家人與朋友
  • 補充蛋白質、維他命C/D、鋅、菇多醣體幫助提升保護力
  • 善用遠距醫療與醫療團隊或癌康網醫師營養師諮詢


醫院就醫治療時需知


  • 限制陪病人數(一人),目前住院與陪病需作篩檢
  • 由於接受放射治療的病人需天天來醫院報到,化療者2-3周回診一次,治療中癌友若有「新發生」的疑似症狀,包括:發燒、畏寒、疲勞、咳嗽、呼吸喘、有痰、鼻塞、喉嚨痛、肌肉酸痛、腹瀉、嗅味覺改變、皮疹等,有疑慮通知醫護人員並盡量遠離其他候診病人
  • 詳細了解是否有家人朋友風險地區史、接觸史
  • 必要時請醫師評估安排胸部X光檢查或快速篩檢


放射治療的安排


  • 治癒性放射治療病人優先安排(無手術者勿延後治療)。
  • 手術後輔助性放射治療,與醫師討論施行時間點,一般可約4-8週開始放療,或評估延遲放射治療時間。
  • 緩和性放射治療,骨轉移/腦轉移,與醫師討論縮短治療療程的可行性。
  • 考慮其他藥物治療,如止痛
  • 與醫師討論是否減少自費呼吸調控及影像導航放射治療的使用,縮短每日治療時間。

化學治療的安排

  • 治癒性化學治療優先安排,注意免疫血球低下,血球生長激素與預防性抗生素的提早使用評估,延遲化療盡量不要>2周
  • 改門診注射型化療的替代性療法可行性 (如:居家化療、口服賀爾蒙、口服化療藥可行性)
  • 安排慢性處方籤釋出社區藥局
  • 副作用、營養、體重積極介入 ( 化療機器人Line ID @drguyu,紀錄與截圖副作用數據給醫師個管師看)
  • 可單獨病房使用或門診化療縮短留院時間


尋求其他替代治療暫時替代


  • 如年紀大 (> 65-70 y/o)的早期乳癌ER(+)患者,手術後可先考慮賀爾蒙療法,再做其他治療。
  • 正在進行 hormonal therapy 且病情穩定的攝護腺癌患者,暫時不要開始進行放射治療。
  • 姑息性治療若有其他方法可取代,考慮不進行放射治療。


病人追蹤



  • 以剛治療結束的患者為優先
  • 治療結束已經超過二年以上且狀況穩定的患者,可將追蹤的日期延後,每3-6個月追蹤一次,或使用遠距醫療/電話/線上諮詢等資源,特別是年紀超過60歲以上的病患。

下篇:新冠疫苗





Ref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