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罹癌的經驗
文/胡純閔諮商心理師
常常有癌症患者會好奇的問我說:『你有聽過其他人,他們聽到癌症時,跟我反應是一樣的嗎?』、『他們都怎麼樣過日子的阿?』、『我這樣反應會不會很奇怪?』…等,這些一連串問句的背後,無不在說著癌症患者面對癌症的害怕與擔憂,以及擔心他人如何看待罹癌的自己。
一般來說,罹癌者可能有的反應,可以從早期階段和緩解或復原階段來看。
1、 早期階段:
在這階段罹癌者主要受到『恐懼』所主宰,如下:
- 害怕死亡
- 擔心瀕死的槁木死灰
- 害怕離開所愛的人
- 憂心治療產生的副作用
- 尊嚴的喪失
- 外型肢體的殘缺
- 害怕顯露出懦夫的姿態
- 對醫生和親人的猜疑,例如:醫生告訴我的真的是實情嗎? 產生『為什麼是我』的疑惑:這反應隱含著自我憐惜與生氣,甚至有時候還包括罪惡感,有些罹癌者會認為罹癌是因為做壞事遭受上天懲罰。不過,也透由不斷問這個問題當中,可以讓罹癌者藉此找到罹癌的意義。
2、 緩解或復原階段:
當癌症治療完成或病情穩定時,罹癌者往往會開始思考『存在』議題,如下:
- 不確定感,例如不確定癌症何時會再復發、不確定往後生活該如何過、不確定自己是否能重回工作崗位…等
- 重新詮釋生活
- 受傷脆弱感與孤獨感:罹癌歷程中,許多時候即使身旁有人支持,對罹癌者來說,還是得自己面對治療中的身心煎熬,因此,更感孤單也變得較為敏感於周遭人的反應,因而易受傷。這對原本極需掌控感的人會更為難受。
身心療法可以考慮: 瑜珈、太極拳、呼吸冥想等放鬆訓練。
以上僅供參考,並不代表每個患者罹癌經驗。隨著年齡、人格特質、自我強度、過去生命經驗以及社會支持系統的差異,每個人面對生命危機的感受與反應自然有所不同。因此,如果你的感受和因應與別人不同,也請不要為此而感到害怕與擔憂。若還是感到不放心,也可尋求心理專業工作者,做進一步諮詢。
看一下影片認識你的壓力與舒壓方法-胡心理師
參考資料
美國國家癌症中心
楊惠卿、張琦敏(譯)(2007)。癌症患者諮商手冊。台北市:心理。 (Mary Burton& Maggie Watson, 1998)。